•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影评
  • >
  • 这场纵欲实验,所有人都失败了

  • 发布于2020-12-27
  • 最近有部电影很抢风头,一举拿下欧洲电影节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四项大奖,还将代表丹麦冲击来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酒精计划》

    男主角是大家的老熟人,“拔叔”麦斯·米科尔森。

    这也是他继《狩猎》后,第二次与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合作。

    影片讲的是四个中年人与酒精为伴后的失控生活。

    “拔叔”重回自己擅长的领域,饰演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中学历史老师马丁。

    不过这次他没被学生坑,而是在经历一场实验后,彻底放飞了自我。

    一切要从一次生日聚会说起。

    这天,马丁如约来到高档餐厅,为好友兼同事尼古拉庆祝四十岁生日。

    可这顿饭还没正式开吃,整个餐桌就沦为了中年男人的卖惨现场。

    大家一句接一句地吐槽生活和职场,气氛瞬间变得颓丧起来。

    马丁在一旁默默地听大家说,没一会儿就独自泪目起来……

    大家这才知道,他和妻子的婚姻出了状况,两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夫妻俩更像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普通室友。

    马丁认为是自己过于“无聊”,让妻子失了兴趣,但一时又不知道如何做出改变。

    三个朋友面面相觑,一时找不出劝他的话。

    于是四个大叔化悲痛为酒量,把所有的憋屈一饮而尽。

    席间,身为心理老师的尼古拉,提到了一条有趣的冷知识——

    挪威有个心理学家声称,人类体内天生缺少酒精,所以每天应该适量饮酒。这样整个人就会达到放松、开放,甚至大胆的完美状态。

    这听上去没啥科学道理,但几个人却较起了真,决定抱着“科研”的心态,搞一个“酒精计划”,证实心理学家的假说。

    具体方法就是每天喝得微醺去上班,看看会出现什么变化,并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学术文章。

    这天早上,马丁身体力行,上课前小酌了一下。

    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大胆改变了教学方法,用历史人物的八卦调动学习兴趣,原本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其余三人随即效仿,也都在酒精的催化下,教学水平大增,纷纷觉得自己“又行了”。

    之后他们再次碰头,决定把“实验”再往下推进一步——加大饮酒剂量。

    结果不用想也知道——

    马丁早上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来到教师休息室,一个潇洒转身撞向了门框。

    不过,他的课上得出奇顺利,整个教室充满高昂的学习热情,学生们个个犹如学霸附体。

    就这样,他开始渐渐放飞自我,周末带着全家去划船露营,还和妻子重拾起久违的亲密……

    前面这段情节,估计每个小伙伴都看得出来,酒精不过是这群大叔为逃避中年危机寻找的借口。

    它就像是给病人服用的安慰剂,虽无真正疗效,但却能在心理上,给病人带来“有效”的希望。

    在这之前,与很多颓丧中年人一样,马丁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他上班没动力,下班没激情,凡事都提不起兴趣,对学生更是毫不上心,搞得学生和家长都想联名“弹劾”这个不称职的老师。

    在家里,马丁也注意到了妻子与孩子对自己的忽视,但沉默寡言的他,根本找不到打破僵局的契机,一家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淡漠。

    遥想年轻时,马丁也是个多才多艺的风云人物,曾有机会申请到科研经费,拿下博士学位,但为了照顾家人,他主动放弃了一部分理想,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激情。

    马丁和朋友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酒精本身,而是促使他们改变人生的勇气。

    这样的剧情设定,其实很容易让人想起一部金球奖影片《杯酒人生》

    片中的两个男主角,同样是面临困境的中年男人。

    一个是作家梦实现不了的中学老师,离异、啃老,对前妻还一直念念不忘。

    一个是红不起来的十八线演员,即将步入婚姻生活,打算搞一场品酒旅行,最后一次放飞自我。

    这场旅行一开始充满宿醉与抓马——

    老师得知自己的作品被出版商拒绝,气得直接大闹酒庄;

    演员则过于解放天性,睡了粉丝,结果被粉丝的老公捉奸在床。

    他们本想在这场旅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存在感,最后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在逃避人生。

    在这个主题上,《酒精计划》与《杯酒人生》异曲同工,四个大叔进行的“酒精计划”,正在慢慢产生副作用。

    这天放假,四个老伙计又喝成一团,醉醺醺地去超市找酒,搞乱了货架后又晕头转向地跑到码头“捕鱼”,一直喝到天昏地暗。

    他们根本没得出任何有价值的“实验”结果,挨骂的挨骂,宿醉的宿醉。

    马丁的妻子更是忍无可忍,指责他彻底放弃了生活。

    没多久,四个大叔就草草终止了这个不靠谱的“酒精计划”。

    单看剧情,整部影片讲的就是四个中年人用实际行动证明“小酌怡情,大酌伤身”的简单道理。在酒精面前,几个大叔像是没见过酒的小青年一样疯癫。

    他们之所以跃跃欲试地加入这个“实验”,全都因为被“海明威每天都喝到晚上八点”的歪理说服。

    但本质上,他们掉入了“幸存者偏差”的陷阱。

    改变人生的关键,从来都不是基因里“缺少”的那点酒精。

    影片中最有意思的段落,是导演几次展现了不同人群酒后失态的表现。

    开场部分,一群高中生饮酒狂欢到深夜,在列车上大肆喧闹,放荡不羁的青春气息溢满屏幕。

    中间部分是一段真实历史影像,记录几个国家政要宿醉后的丑态。

    后半段,男主几人组团豪饮,到了晚上才衣衫不整、摇摇晃晃地回到家中。

    尽管酒精给他们带来的生理影响相差无几,但醉后产生的后果,却是大相径庭。

    校长得知了学生们的行为,但没有人因此大祸临头;

    国家政要的宿醉镜头,虽然只有短短几秒,但都成为他们人生履历中的黑历史。

    而男主角他们,宿醉后面临的则是扑面而来的家庭危机——

    有人因为尿床被妻子责骂,有人直接摔晕在邻居家门口;

    还有人彻底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因此丢了工作,最终醉醺醺地葬身大海……

    从这组对比就能看出,影片对于这场中年危机的反思——酒精也许能让人卸下心防、肆意狂欢,但过度的放纵,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尤其当一个人习惯性地隐藏自我,把危机转嫁给某种寄托,就会越来越不愿清醒面对真实的自己。

    而真正让男主马丁清醒过来的,正是朋友坠海死亡这件事。

    葬礼过后,几个人像往常一样小聚,碰上了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组团在街头喝酒狂欢。

    在一片欢愉的气氛下,马丁和朋友们也加入其中,仿佛找回了年轻时的激情与自信,肆意狂舞起来……

    整体来看,《酒精计划》讲述的就是迷茫中年人的自救历程。

    尽管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但我们总能从中看到这样一个真相——

    酒精能让人欢愉,却不能解决问题,真正能解除危机的不是“快乐水”,而是自己。

    这场纵欲实验,所有人都失败了

      最近有部电影很抢风头,一举拿下欧洲电影节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四项大奖,还将代表丹麦冲击来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酒精计划》。 男主角是大家的老熟人,“拔叔”麦斯·米科尔森。 这也是他继《狩猎》后,第二次与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合作。 影片讲的是四个中年人与酒精为伴后的失控生活。 “拔叔”重回自己擅长的领域,饰演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中学历史老师马丁。 不过这次他没被学生坑,而是在经
    • 2020-12-27
  • • 上一篇元旦档,要选哪部片子跨年呢???
  • • 下一篇吐血整理!2020超火的12部外语剧!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