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库
艺人
影评
专题
发布页(防丢失)
电影狗搜索
haodyg.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影库
>
灵性之光 (1973)
导演:
克日什托夫·扎努西
主演:
Stanislaw Latallo
Malgorzata Pritulak
类型:
剧情
标签:
波兰
KrzysztofZanussi
国家/地区:
波兰
上映时间:
1973年09月29日
IMDb
豆瓣
7
.6
分
简介 赞努西打开国际影坛大门的早期代表作,以繁复而疏离的形式和内省的命题著称。 藉由一心进入知名学府物理系就读的男主角,日后恋爱、辍学、逃离尘世到回归体制的过程,不断从生活、精神、 思想上发掘冲突与辩证,游走在性灵与现实、自由与责任的拉据。不仅反映了当时波兰青年知识份子的心境, 也确立赞努西日后作品的内在主题。
相关网页索引
热门影评
Yii
2011年-06月
4分
导演赞努西(Zanussi)先读物理后读哲学,大概一路困惑一路挣扎,科学、宗教、肉身、情感、本能、理智,哪里都寻不到意义。这样的人,进一步可以成为圣人、退一步可以变成疯子,赞努西不进不退,给了我们这部片子。
shininglove
2015年-04月
5分
惊艳!灵锐!能在电影院见证扎努西的代表作,实在有幸。它将戈达尔式拼贴与跳跃流畅的日常断章予以融合,不和谐的背景噪音烘托着知识分子的焦虑情绪,提供纯粹和理性的质地。鲜少有人能表达精密哲思的同时,融入规整的画意。原来仪表与飞鸟,天空和人脑竟可以任性排列,遣句成诗。
石墙
2015年-04月
3分
这种挣扎着的理科生至少要比洪常秀拍的那些无所事事的文艺屌丝强。是的,对于金基德和洪常秀我现在是一有机会就要黑一下的。
两江狐子
2015年-04月
4分
挤干了时间的近景,光线再和煦也是窒息,而且这也是影片的主题。灵性拗不过血肉之躯,极少的情绪也不是健康。健康是一种意识形态,代表了战后时代,启发灵性的其他知识被视为过时的精神错乱,生物学告诉世人,你看,真的有瘤子。可悲的知识分子,寻常生活,悄然死去,无关于权力。意识流赞。
九只苍蝇撞墙
2014年-05月
4分
全都是细节的图景拼出了一个人平庸又困惑的一生,手法高超。
小A
2010年-10月
5分
9.25 除了故事最后由于过于内省过于开放式而有些模糊之外,其它的都很亮眼。既然要大幅度地在主人公的生平中跳跃,那么扎努西索性就用很提神的辨识度很强的不和谐音和故意突出的蒙太奇来完成过渡,很有气场。又一个克日什托夫。
欢乐分裂
2016年-06月
4分
以理性思维拍出如此诗意美丽的作品,通篇冷冰冰的科学数据和方正严实的图表证书,类似实验室成果却焕发出别样精致;在一组组对比分析中,可以清晰感受到生存的焦虑,精神和肉体博弈的困苦,追求高洁理想与深陷平庸现实泥淖的无力;然而,即使如此,灵性之光依然闪耀。
paradiso
2018年-03月
5分
跟将爱情得失作为人生标准相比,这位男主态度严肃多了,求学,求生,求真理,宁愿死在寻求的焦虑中而不愿有个着落。要说质朴吧真的是纯线性叙事,要说炫技吧那是拼贴科教迷幻(纪录片片段!活体实验!大广角!干尸!)哪个也不拉下。
秦诺诺
2015年-09月
3分
剪辑的方式很特别,生活无忧快乐的时候每个镜头也剪的比较短,呈现出愉悦的剪报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变得郁闷痛苦的时候镜头也都拉长了越来越长,这样的节奏给人一种很形象的体验,幸福的日子总是转瞬即逝而不幸的日子总感觉度日如年。导演的半自传电影,扎努西看上去更像个学者而不是艺术家。
陆支羽
2015年-04月
3分
3.5。1.以物理哲学图景构筑命途,灵性的背面亦有恐慌,想及达伦[π]。2.扎努西的意识流还是太硬派,看得我昏昏欲睡。
相关影视
聋子与蜜蜂
暂无评分
2009年
波兰
爱情
/
Grazyna Blecka-Kolska
Mariusz Saniternik
衣橱里的女孩
暂无评分
2013年
波兰
/
Wojciech Mecwaldowski
彼得·格洛瓦茨基
Magdalena Rózczka
心路
暂无评分
2006年
波兰
土狼
暂无评分
2006年
波兰
剧情
/
波利斯·席克
Krzysztof Dracz
Wojciech Grzywa
法老
7
.2
分
1966年
波兰
剧情
/
耶日·泽尔尼克
维斯瓦娃·马祖尔凯维奇
芭芭拉·布雷尔斯卡
乡村作坊
暂无评分
1952年
波兰
秃鹰
暂无评分
波兰
动作
犯罪
/
米哈乌·热布罗夫斯基
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请不要离开
暂无评分
2014年
波兰
剧情
/
Michalina Olszanska
Lukasz Simlat
格拉日娜·沙波沃夫斯卡
不朽
5
.8
分
2011年
中国大陆
历史
爱情
战争
/
苗亮
宋之光
飞蛾之光
7
.3
分
2004年
美国
短片
与布鲁斯·帕里游北极
9
.5
分
英国
纪录片
/
布鲁斯·帕里
北方之光
6
.1
分
2006年
荷兰
剧情
TOP
导演赞努西(Zanussi)先读物理后读哲学,大概一路困惑一路挣扎,科学、宗教、肉身、情感、本能、理智,哪里都寻不到意义。这样的人,进一步可以成为圣人、退一步可以变成疯子,赞努西不进不退,给了我们这部片子。
惊艳!灵锐!能在电影院见证扎努西的代表作,实在有幸。它将戈达尔式拼贴与跳跃流畅的日常断章予以融合,不和谐的背景噪音烘托着知识分子的焦虑情绪,提供纯粹和理性的质地。鲜少有人能表达精密哲思的同时,融入规整的画意。原来仪表与飞鸟,天空和人脑竟可以任性排列,遣句成诗。
这种挣扎着的理科生至少要比洪常秀拍的那些无所事事的文艺屌丝强。是的,对于金基德和洪常秀我现在是一有机会就要黑一下的。
挤干了时间的近景,光线再和煦也是窒息,而且这也是影片的主题。灵性拗不过血肉之躯,极少的情绪也不是健康。健康是一种意识形态,代表了战后时代,启发灵性的其他知识被视为过时的精神错乱,生物学告诉世人,你看,真的有瘤子。可悲的知识分子,寻常生活,悄然死去,无关于权力。意识流赞。
全都是细节的图景拼出了一个人平庸又困惑的一生,手法高超。
9.25 除了故事最后由于过于内省过于开放式而有些模糊之外,其它的都很亮眼。既然要大幅度地在主人公的生平中跳跃,那么扎努西索性就用很提神的辨识度很强的不和谐音和故意突出的蒙太奇来完成过渡,很有气场。又一个克日什托夫。
以理性思维拍出如此诗意美丽的作品,通篇冷冰冰的科学数据和方正严实的图表证书,类似实验室成果却焕发出别样精致;在一组组对比分析中,可以清晰感受到生存的焦虑,精神和肉体博弈的困苦,追求高洁理想与深陷平庸现实泥淖的无力;然而,即使如此,灵性之光依然闪耀。
跟将爱情得失作为人生标准相比,这位男主态度严肃多了,求学,求生,求真理,宁愿死在寻求的焦虑中而不愿有个着落。要说质朴吧真的是纯线性叙事,要说炫技吧那是拼贴科教迷幻(纪录片片段!活体实验!大广角!干尸!)哪个也不拉下。
剪辑的方式很特别,生活无忧快乐的时候每个镜头也剪的比较短,呈现出愉悦的剪报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变得郁闷痛苦的时候镜头也都拉长了越来越长,这样的节奏给人一种很形象的体验,幸福的日子总是转瞬即逝而不幸的日子总感觉度日如年。导演的半自传电影,扎努西看上去更像个学者而不是艺术家。
3.5。1.以物理哲学图景构筑命途,灵性的背面亦有恐慌,想及达伦[π]。2.扎努西的意识流还是太硬派,看得我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