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流者 (1970)
获奖情况: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 (1972)/第2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1970)
简介 马塞洛(让-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 饰)是意大利法西斯组织的一员,他的新任务是到巴黎除掉他以前大学时候的教授 卢克·夸德里(Enzo Tarascio 饰),一个反法西斯组织的成员。于是马塞洛以和未婚妻朱利亚(斯蒂芬尼娅·桑德雷莉 Stefania Sandrelli 饰)到巴黎度蜜月为借口,到教授家拜访。和马塞洛一起执行任务的还有伪装成他的司机的曼加涅
略(Gastone Moschin 饰)。在教授家,马塞洛被教授的年轻妻子安娜(多米尼克·桑达 Dominique Sanda 饰)深深吸引。马塞洛的同伴曼加涅略不断催促他除掉教授,然而他迟迟不愿下手。曼加涅略得知了教授和他的妻子将到野外去,于是准备独自进行刺杀任务...... 本片根据意大利小说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同名作品改编。©豆瓣
绝无仅有的在摄影,镜头运动,布光,色彩,剪辑,配乐上均树立影史新高度的神作。黄与蓝的主题色,一如火车爱抚时窗外的夕阳与蓝夜。精神病院的纯白秩序。老贝标志性的首尾光影时间魔法,洞穴寓言,法西斯盲者与同性诱惑。在情欲与罪孽中沉沦,于弑父与寻父、离轨与臣服间辗转摇摆,随波逐流的人。(9.5/10) 【2020.8.1.上影节梅龙镇重刷】追求与中产上层人士看齐、懦弱而纠结的男主。玻璃后的三胞胎女歌手与各种整一、空阔而古典的建筑均透现出法西斯式的同流精神。与未婚妻见面时的百叶窗光影太有感觉。倾斜镜头。庭院秋叶随风起,雪地树林刺杀急(唯一的手持晃镜段落)。童年时穿过纷挂的白床单似[末代皇帝]。蓝色滤镜的巴黎。男主窘然面对卖花女与流浪儿高唱国际歌。中餐馆里,犹疑男主与上司见面,身旁摇晃的黄色吊灯。手拉手群舞与被裹挟夹紧的男主。
一场集体无意识的迷狂。对集体主义生活和简单幸福概念的认同,对一旦可能失去他们的恐惧,使得人们能保持顺从和沉默,容忍一个以谎言为基础的社会,既是受害者又是支持者。虽然直指法西斯主义但又好似在影射任何一个政权。隐喻无处不在、摄影出神入化,老贝的最佳电影。
摄影真的是太风骚了,推拉换焦镜头看得人一阵阵酥麻,蒙太奇剪地不能更恰到好处,爱情友情亲情童年阶级谋杀婚姻混杂在一起,贝托鲁奇的政治呈现始终是魂。同性欲望压抑感竟然成了暗流决定主人公的人生走向,两位关键人物的外在形象惊人的相似。
虽然不喜欢这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虽然他的手法是这么的虚无,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人物是真的,为了自己而没有原则的生活的人。
【B+】被简介误导以为是个政治阴谋片,其实讲的是随波逐流的可笑人生。布光牛到人咋舌,频繁的插叙跳叙,理解难度略大。贝托鲁奇有一种东方人的含蓄。
几近完满的声光音色以及充满隐喻及映射状的家庭社会蓝图描摹。另外拉基取向及安全感必定是亘古风潮话题。
斯托拉罗的摄影很好,形式感极强,但是感情空洞了点。贝托鲁奇总是在讲政治和性,后者它讲的比前者更好些。本片最美的镜头无疑是火车上的缠绵
有趣的是,一位共产主义者描述一个法西斯主义者,又让其爱上反法西斯主义激进主义者,最后又将之杀死,其实这是莎乐美的纯粹爱的故事吧。男主角其实是加缪写的吧。但其实男主根本不知道自己被什么左右,他如此矛盾。隐喻太多,反而更显声画优美,火车桥段,每一段截图出来都体现出摄影之美。
四十年前,一个三十岁的意大利共产党员,用最牛B的电影镜头,拍了一个法西斯党徒的故事,故事里有几座奇妙的建筑,和世上两个曾经最漂亮的女人。我爱这电影
概念都以文本说一遍,再用镜头语言上的构图调度进行不断加深:洞穴喻中的影子与开窗户后墙上突然消失的影子,仿佛这个世界是“盗梦空间”里的一层(光影处理方式如卡拉瓦乔的《召唤圣马太》),相似作用的场景还有一场模糊时间线、黄蓝色调跳切的车窗外景;集体意识/人格面具与舞会中突然簇拥的人流;同性恋性取向的自我催眠、遮蔽与最终明示出闪回的可信/不可信,社会不知不觉让你被均化成一具想要追求平庸的皮囊;从头至尾不断强调秩序性的建筑物、场景细节及人群,马塞洛永远是那个“格格不入”的存在。对于这个终其一生想要成为同流者,却永远只能“扮演”同流者,在刺杀的路上“闲庭散步”的荒诞人物,似乎仍能回到洞穴喻中进行理解。法西斯主义的狂热与虚无中,有多少是身处群体中的扮演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