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英国 (1933)
简介 1932年,Robert Flaherty与英国纪录片导演格里尔逊共同拍摄的一部反映英国当时工业化发展状况的纪录片. 英国是自十八世纪30年代至十九世纪40年代,在世界上第一个基本上完成工业化革命的国家。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动力主要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械化带动了英国的工业化。英国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16—18世纪英国呢绒工业的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加速资
本积累、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通过法令把圈地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导入羊毛加工工业。1576年法律规定:治安法官有权使用公款购买成批原料、羊毛、大麻等为穷人安排工作。法律还规定每个郡要办两个到三个工场,即感化院,收容有劳动能力的乞丐和流浪者。在羊毛产区还有另一救济方法,就是由呢绒商以低廉的工资雇用贫穷的劳工。不少贫民习艺所都办起了手工工场,也有不少手工工场办起了贫民习艺所。这些方法不仅吸收、安置了圈地产生的部分流浪者,缓解了流民问题,也促进了手工工场发展。正是这些“真正的工场手工业,为那些由于封建社会解体而被赶出土地的农村居民开辟了新的生产领域”。因此,呢绒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为从根本上解决流民问题,完成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实现英国经济起飞打下基础。 第二,努力吸收外国技术人才,改进呢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