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里达乐园 (2017)
获奖情况:第75届金球奖 (2018)/第60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2018)/第8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2017)/第8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2017)/第23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2018)/第33届美国独立精神奖 (2018)/第20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2017)/第27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2017)/第18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2017)/第22届金卫星奖 (2018)/第16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2017)/第38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2017)/第43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2017)
美国人所谓的悲怆与苦难,在世界人民面前难免矫情。说到底不过是:好吃懒做,而已。
一墙之隔的迪士尼乐园既是个巨大的肿瘤持续辐射着周围的贫民窟,又是贫民窟里所有人生活与梦想的避风港。
这绝对是主竞赛拿奖水平的啊!怎么选到双周还没给奖!!!!!代表现实主义电影发展的最新境界,藏叙事藏得真是滴水不漏。想起《悲情城市》里那句“小孩子不知道残酷,一样觉得好玩”。汽车旅馆现实主义,结构性的贫困与最底层的生活,阶级分析;生活流与幽默感。似乎又可以发个年度十佳了。
三星半。小孩不错,部分情节还是太刻意了,威廉·达福的角色很暖。把这部和《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伯德小姐》、《三块广告牌》四部连着看,你会发现今年的北美颁奖季简直就是一场涵盖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的关于西方世界的大型presentation,痛苦的、难忘的、苦涩的、甜蜜的、悲伤的...一应俱全。
每次看到拍这种美国底层生活的电影我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冷漠的态度:不作死就不会死 如果你自己都管不了那么请花点钱买个安全套 避免赋予另外一个生命悲剧的人生
小孩子演得太好,一种有意的成人化表演(非贬义),最后果然被打动了。很抓心的小独立片,结尾的风格变化略有不适,不过整体还是非常出色。包括与迪士尼乐园的对应,很有心思,威廉达福的角色好暖。
3.5。最令人欣赏的是它永远聚焦在人物的行动进行时上,没有半句超越现实行动之外带着文本意义的废话,真诚坦白温暖动人。遗憾的是剪辑节奏实在太差,始终处在一个调性、速率和转换方式上,让人看的疲惫。结尾母亲大嘴的特写和突然响起的配乐破坏了整体现实感,是失控的败笔。
美国穷,一种在融化的粉红色冰淇淋里溺死的穷法
都是生活拆散亲情,“妈咪”是熊孩子,这部是熊家长。和多兰不同的是Sean Baker没有任何MV空镜头,而是用生活细节把故事填得满满当当。明亮梦幻的颜色反衬出螺旋向下的命运,打光越温暖,生活越悲惨。主演除威廉·达福外全部素人,原生性的表演让人惊呆!主角小女孩是个天才吧...
这部电影胜在悲剧内核的故事外,包裹的那层梦幻糖果的外衣。故事越悲剧,观感越动人,那种童年的美好,血浓于水的亲情,跟一个家庭多么有钱没有关系。导演很会拍孩子,而且儿童演员的表演非常的成熟且自然,孩子们的欢乐冒险和无忧无虑,赋予了这部电影极富感染力的年轻和活力。